諸葛亮年紀小,眼界卻已經開闊,加上荊州書院的背景和劉表的傾力扶持,使得諸葛亮在書院得到的資源,遠比歷史上更多。
諸葛亮不卑不亢道:“目前的大環境大背景,是陛下帶兵攻打曹操。正常情況下,陛下傾力一戰,曹操僅憑兗州和青州之地,即便有少數徐州之地,在陛下的兵鋒面前,曹操也是螳臂當車。”
“曹操一個人擋不住。”
“曹操要擋住陛下,或者說劉備、孫堅要擋住陛下的兵鋒,只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三方合一。”
“這是唯一的機會。”
諸葛亮闡述了一番后,給出第一個論斷,擲地有聲道:“在下認為兗州的戰事,劉備、孫堅和曹操都會參與,且都有兵力投入兗州,否則曹ʝƨɢ操擋不住的。”
蒯越欲言又止,想到徐晃的話,到嘴邊的話又咽回去。
徐晃若有所思,繼續問道:“孔明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進一步呢?”
諸葛亮繼續回答道:“判定了曹操所在兗州的局面,再來分析劉備忽然出兵攻打荊州,一切就更加的輕松。我認為,劉備不可能真正出兵。”
“或者說劉備的精銳主力,絕對不會來攻打荊州,因為他必須確保曹操能擋住陛下。”
“到這一步,我進一步斷定朝荊州移動的劉備軍隊,有極大的可能是佯攻,故意吸引我們的兵力。”
“正常情況下,劉備來進攻,我們肯定抽調兵力,全力迎戰。”
“這就意味著荊州力量空虛。”
諸葛亮眼中掠過一道精光,繼續分析道:“在荊州空虛的前提下,我作出第三個論斷,孫堅會趁虛而入,因為孫堅沒有后顧之憂。”
“孫堅有極大的概率派人參與了兗州之戰,否則單純讓孫堅來攻打荊州,就是讓孫堅撿便宜。”
“不可能隨便讓孫堅撈好處。”
“唯有孫堅付出了,才有撿便宜的機會。”
“孫堅出兵協助曹操,就是孫堅、曹操和劉備三方聯合的一個紐帶。”
諸葛亮侃侃而談,分析道:“進一步論斷,在下認為孫堅應該兵分兩路,一路在兗州馳援曹操,一路會突襲我們荊州。”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蒯越嗤之以鼻,不屑道:“孔明你的分析,太危言聳聽。你這樣的看法,搞得曹操、劉備和孫堅多有默契似的,實際上他們各懷心思。”
諸葛亮輕笑道:“曹操、劉備和孫堅分屬不同的位置,各自有地盤,自然各懷心思。”
“可是,孫堅、劉備和曹操都不簡單,都清楚一件事,不聯合起來抵御陛下,就只有死路一條。”
“這樣的一個觀點,必然貫穿在三人心中。”
“袁紹自私自利,可曹操卻是奸宄狡猾洞徹局勢,劉備實力弱必須幫助曹操,孫堅偏居一隅更清楚保護曹操才能保護揚州。”
諸葛亮篤定說道:“此次的大會戰,必定是陛下的戰場為大戰,再引動荊州局勢破局。”
蒯越毫不猶豫道:“徐刺史,在下不同意。”
歷史上,諸葛亮的姐姐嫁給了蒯家人。這一世因為劉琦的原因,諸葛亮早早得到器重。又因為劉表的原因,諸葛家的人在荊州扎根,諸葛玄也在荊州做事,諸葛家沒有太衰落。
諸葛亮的姐姐也就沒嫁人。
恰是如此,蒯家和諸葛家的關系不像歷史上那麼融洽。
諸葛亮對蒯越的話不以為意,回答道:“在下的分析,是一家之言,請使君斟酌。”
徐晃說道:“本將做事,一向是嚴謹,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們按照劉備是佯攻,孫堅又來突襲的策略布局。”
蒯越拂袖道:“徐刺史不相信我的判斷,在下告辭。”
徐晃沒有開口阻攔,任由蒯越離開,他看著諸葛亮,笑說道:“孔明,蒯越的事情你不必擔心,不用去考慮他的心思。”
諸葛亮道:“在下明白。”
徐晃又問道:“如果你來謀劃,怎麼破局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然是大造聲勢,麻痹劉備,吸引孫堅,來一個請君入甕。陛下在兗州一戰,使君就在荊州一戰,打一個漂漂亮亮的大仗。”
徐晃贊許道:“具體怎麼辦?”
諸葛亮眼神明亮,迅速闡述他請君入甕的策略。具體到各地的兵力調動,以及如何布局,諸葛亮全部做出了詳細的安排。
徐晃聽完后感慨道:“不愧是陛下看重的人,孔明文韜武略,非常厲害。此戰如果能大獲全勝,我一定會如實上報給陛下,為孔明請功。”
諸葛亮謙遜道:“一切是使君的決斷,在下只是提出建議。”
徐晃說道:“孔明你太謙虛了,話不多說,我立刻調動地方的兵力,為請君入甕造勢。”
他迅速做出調整。
一道道命令傳達下去,傳到了長沙郡、江夏郡和廬江郡,荊州兵力都開始調動,包括駐軍在長沙的文聘,連駐軍皖縣的甘寧所部也抽調一部分兵力。
除此外,江夏黃祖的兵力也抽調一部分。
整個荊州的兵力,都似乎要北上抵御和剿滅劉備的大軍。
消息被孫堅的哨探發現,迅速傳回。
第389章 魯肅的預判!
吳郡,吳縣。
這是孫堅的大本營。
作為吳王,孫堅雖然偏居一隅,好歹是劉琦掃蕩各地諸王后,僅剩下的異姓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