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狼藉中,已很難分辨出湯誠的尸身。
所幸,霍延及時割下了他的首級。
薄暮冥冥,霞光萬道。
湯軍鼓衰力盡,紛紛倒戢干戈,繳械投降。
慶軍大獲全勝。
“我們贏了!我們贏了!我們贏了!”
“勝了!勝了!勝了!”
“太好了!太好了!”
“吾主萬歲!”
一聲萬歲響起,迅速席卷整片原野。
千軍萬馬齊聲嘶吼。
“吾主萬歲!”
“吾主萬歲!”
“吾主萬歲!”
金鼓如雷,號角聲起。
所有人都看向那一抹明黃色的帥旗,跪地高呼。
他們熱淚滾滾,心中涌動著無盡的崇敬與虔誠。
那是他們的主公。
那是天下為之稱頌的圣帝明王。
樓喻為萬軍情緒所染,豪意頓生。
天高海闊,舍我其誰?
普天率土,四海九州,已盡在掌握之中。
不遠處,一抹銀甲躍入眼簾。
男人縱馬而來,手上拎著一物,那物用布包裹,布已被鮮血染透。
樓喻彎唇注視著他。
除卻千里金城,還有這樣一人共攜白首。
夫復何求?
霍延行至樓喻面前,神懌氣愉,囅然而笑。
“王爺,湯賊首級在此,湯軍悉數歸服。”
樓喻神色鄭重道:“諸位將士辛苦了,大軍休整一夜,明日進京!”
一聲令下,鳴金收鼓,眾人簇擁著樓喻回到營地。
收繳兵器、清理戰場、掩埋尸體、醫治傷兵等戰后事宜,在軍令之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昌奎之戰,慶軍繳獲湯軍兵甲數萬件,俘獲兵卒三萬余人。
消息一夜之間傳至京城。
京城尚有少許湯軍駐守,聞言皆惶恐不安、棄城而逃。
百姓聞之,盡皆喜躍抃舞、興會淋漓。
湯賊已誅!
太好了!
慶軍大營。
會議桌上,所有將領全都心情激動、神采飛揚。
他們抑制不住地顫抖。
明日入京意味著什麼,沒有人會不明白。
樓喻坐在上首,任由他們興奮片刻,才開口道:“諸位,明日入京可準備好了?”
“準備什麼?”李樹撓頭問。
湯誠的數萬大軍都已成為他們的俘虜,即便京城尚有殘兵,也不足為慮。
“你這披頭散發的模樣,難道要讓京城老百姓笑話咱們嗎?”樓喻打趣一句。
眾人皆哈哈笑起來。
他們在戰場上殺敵,難免儀容狼狽。
反觀霍統領,回來后便整發換衣,依舊容顏俊美,端正雅致。
臭美一道上,他們比不過。
霍延問:“可要傳信至慶州?”
“當然,”樓喻頷首交待道,“明日入京落定后,立刻傳信回慶州,讓王府、總衙副部及以上官員做好入京準備。”
“是。”
五月廿七,慶軍從桐州昌奎拔營,于金輪照耀下向京城進發。
旌旗蔽日,刀戟遮天。
浩浩蕩蕩的隊伍如長龍般奔涌蜿蜒。
京城已無守將。
老百姓們壯著膽子爬到城樓上,極目遠眺。
他們從早看到晚,從清晨站到黃昏,從東方魚白等到金烏西墜。
終于——
獵獵旌旗映著漫天霞光而來。
“慶軍來了!慶軍來了!慶軍來了!”
“是東安王啊!是東安王啊!”
“快!咱們快去迎接!”
“開城門!快開城門——”
如火星濺入油鍋,人群瞬間沸騰起來。
他們激動地奔下城樓,大開城門,秩序井然地涌至城外。
京城中尚存一些官員。
他們本就忠于朝廷,知道東安王乃天命所歸,便召集百姓于城外排起隊伍,并組織樂隊列好陣仗。
當最后一縷光芒消失于天際時,他們等來了浩然正氣、銳不可當的慶軍。
軍隊中,一抹明黃帥旗格外奪目。
其上碩大的“安”字莊嚴華貴,氣凌霄漢。
“真的是東安王啊啊啊啊!”
“快!快奏樂!”
霎那間,鑼鼓齊鳴,響徹蒼穹。
他們聽說了,啟州當初就是這樣獻城的。
京城總不能連啟州都不如吧?
城外百姓分列兩旁,盡皆擊掌喝彩。
慶軍于城外三百步駐足。
京城官員立刻跪地齊呼。
“請東安王應天受命,出震繼離!”
“請東安王匡扶社稷,肅清朝野!”
“請東安王端本溯源,整頓乾坤!”
三聲請愿,足以震撼人心。
百姓皆俯跪于地,行面圣大禮。
片刻沉寂后,數百人馬簇擁一人來到陣前。
眾人忍不住抬首去看。
東安王騎在馬上,麟鳳芝蘭,貴不可言。
“湯賊伏誅,奸宄已除,爾等不必再受兵戈擾攘之苦,都起來罷。”
東安王聲音清越,語調雍容,如冬日一盞溫茶,瞬間撫慰眾人驚惶日久的內心。
竟有人忍不住淚灑衣襟。
因為太激動了。
嘉熙二年五月廿七,東安王樓喻率兵入京。
百姓簞食壺漿,眾官俯首稱臣。
此為——
天下順服,四海歸心。
樓喻緩步走向朱紅色的宮門。
宮城內外,殘血如墨。
他踏過烈士的鮮血,穿過禁衛軍們奮不顧身守衛的宮門,仰首看向巍然而立的廣德大殿。
星幕蒼茫,白玉飲血。
樓喻拾階而上。
作者有話要說: 終于寫完這一階段了,太開心啦!
這幾章的寫作思路如下:
攻取昆州(為體現慶軍強大)→啟州獻城(為體現眾望所歸)→勸降桐州(為體現湯失人心)→昌奎終戰(是登基的最后一步),這四件事,每一件的過程和意義都不同。
如果說喻崽登基是高潮,那麼這些都是高潮前的必經之路,正是這些一步一步將喻崽推向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