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你算是法家之長,給大家說說法家之學問吧。”
李斯早就有所準備。
他算得上是非常了解始皇帝的人。
在嬴政說出要以四家之言來治國理政,派遣了黃門侍郎前來宣旨的那一刻,就明白自己要成為法家之長。
當初,他便是憑借自己乃是法家之人而獲得了始皇帝的青睞。
后來,在實行法家之政上,也表現的非常好。
可惜,一朝仙門降臨,就因為仙師之言,他便從大秦左丞相,變成了一個皇陵的管事。
“陛下,法家之學重在法……。”
李斯沒有再把商鞅變法強秦的例子說出來,因為這件事情,大家都明白一些。
而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列子,也是他這段時間,以及當初的所見所聞。
國無法,不成序。
嬴政又有一些舍不得李斯這種人才了。
他所言的法,和楚風所言的法,幾乎已經十分接近了。
腦海里面想起來李斯這些年親力親為,輔佐他建立了現在的大秦。
可是卻又想起來,對方為了權力,聯合了趙高一起寫假遺詔,逼死扶蘇,殺死蒙恬的未來之罪。
那一點兒不舍,也就沒了。
現在,李斯只是法家之長,等用完之后,他還是要去修皇陵。
李斯說的很好,也把國家需要法度的原因講述的清清楚楚,最起碼,伏念、相夫賢、朱伯已經認同。
但是,卻還是缺少了一個最為主要的內涵。
那就是成文的法典。
“仙師有言,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王朝要是沒有法度,殺人便不會償命、偷盜、搶劫、亂象叢生。
百姓還如何安居樂業?
王朝又該如何安定?
大秦曾有商君變法而強勢崛起,最終奮六世之余烈一統中原。
朕明白,你們之中,有人還想著六國,想著以前的國仇家恨。
但是仙師也有言。
六國只會紛爭,一個統一的中原,會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個人的抱負以及個人的仇恨,在國家大義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中原之人的敵人,乃是戎狄。
是在外而不不在內。”
嬴政的一番話,對于伏念等人,并沒有太大觸動。
國仇家恨已經深埋有一些人的心中,他們會永遠認為自己是六國之人,而不是大秦人。
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生在六國,父母、祖輩都是六國之人。
這一代人,對于六國的家國情懷,是最深沉的。
眼見眾人毫無波瀾,嬴政便直接對伏念道:“伏念,你是儒家之長,也說一說,儒家之學問,如何?”
伏念:“可。”
這儒家的學問,那就多了去了。
而伏念卻以孔子之仁政、荀子之儒效為主題,講述了儒家學問。
這一講,便是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的時間。
嬴政很用心地理解其中的每一個知識點。
畢竟他以前并未關注過儒家,也因為李斯和大秦以法治國,對儒家有著一些偏見。
但是,仙師說過,儒家之學算是利大于弊,畢竟以其他幾家學問治國,可能不會出現幾百年之久的王朝。
在這之后,自然是墨家和農家。
“朕有言,要以五家之言治國理政,是因為仙師已言明,儒家教化萬民、法家定法度、墨家主工事、農家主農桑、兵家則主戰事,也就是對外。
如此,才可有長治久安之機會。
而不是以一家獨大,又或者百家爭鳴,凡事都有主次,這也是規矩。”
嬴政在聽完四家之學問以后,開口說道。
第18章 萬事開頭難
楚風并沒有說,如何用這五家之學說來強秦。
但是對于嬴政這位天生的帝王之人來說,只要是有一些思想稍微點透了。
他就有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想法。
就像是現在。
他已經下詔,要開科舉考試,并且要以儒家、法家、墨家、農家、兵家這五家之學問為內容。
且,也表示要以這五家之學說來治國理政。
還把如何用這五家,說的明明白白。
儒家教化萬民,也就是所有人都要學儒家的一些學問,法家制定大秦法度。
以后廷尉這個掌管刑獄的地方,就要以大秦的法典來依法問罪論處。
而法家的弟子,以后很多都可能進入廷尉任職。
墨家自然是修建工事,都城的改造、農具的改造、房屋的修建等等,都會有墨家的弟子來擔任。
也因此,會從墨家之中誕生一些地產商,還有一些包工頭等身份之人。
當然,這也是后話了。
而農家不用說。
大秦本來重徭役,要修建長城,還有秦直道以及都城高墻等,讓百姓苦不堪言。
而現在,隨著民夫回歸田野。
再加上始皇帝要以農家來治國,這農桑便是民生之本。
這也是楚風的原話。
“民以食為天,大秦安定本就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如今中原一統,民心思定。
如若大秦能夠讓所有百姓都可吃飽穿暖,過上安居樂業之生計。
必然也就不會有太大的爭端,就算是有六國王室之后,想要復國者,也不足為慮。
儒家之孟子曾言,民為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五家之學,爾等都已經了解,朕之心意,爾等也已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