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沒有忘記自己的中興大明的夢想,吃的差不多了,便趁機問道:“先生,大明如若真的殺了奸臣,殺了一些貪、官、污、吏,還要清肅朝野。
當真能夠實現中興之舉,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嗎?”
此言一出,讓趙構從埋頭苦干之中抬起頭,看著指導蒙毅、王承恩、韓世忠三人燒烤的楚風。
他記起來,大宋現在還面臨滅國的危機。
“殺幾個奸臣,還有幾個貪、官、污、吏,那是不行的,朝中為何會出現奸臣,朝野上下為何會有貪、官、污、吏?
這不是人心,而是大明如今的制度問題。”
楚風一邊讓韓世忠翻了一下豆干,然后回了一句。
崇禎皇帝心想了一下,制度問題?
大明的制度能有什麼問題。
“崇禎皇帝清除閹黨,的確是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可是這沒了東廠,皇帝要靠什麼監察百官?
就因為一句,皇帝監察百官代表著是不信任百官,會讓君臣之間產生隔閡,就不監察百官了?
東廠倒下了,錦衣衛已經成了那些官員親戚朋友的掛職部門,和官員們一起同流合污。
如此一來,皇帝想要把自己的政令傳到地方,怕是連朝堂都出不去。
換再多的尚書、換再多的內閣首輔、換再多的總督和巡撫,都沒有用。”
嬴政和趙構還有那燒烤的三個人,都在旁邊靜靜地聽著。
對于大明的東廠和錦衣衛,他們很是好奇。
監察百官?
這一點,嬴政其實有做,大秦的影衛還有羅網就是做這個的。
但是他并沒有把這些擺在臺面上。
崇禎皇帝差不多明白了楚風的意思,那就是重啟東廠或者是錦衣衛。
“內閣不同意批復的圣旨,便不能奏效,六部不想做的政令,就不能奏效。
賑災之銀到了地方,就直接進了地方官員的口袋,百姓一分錢也沒有。
富商們聯合起來,讓百姓們沒日沒夜制造商品,他們拿出去賣,就能夠賺錢。
然后朝堂上的百官們和富商都有關系,如此,朝中連商稅都沒了,直接把餉銀加在了百姓身上。
請問,百姓手中有錢嗎?
他們沒有。
農戶辛辛苦苦耕種出來的糧食,連自己都養不活,還要養活一個朝廷。
百姓們也就只能造反謀求一條生路。”
嬴政聽了楚風的這些話,便有了不少感悟。
他當初可是為了建造長城,還有修建秦直道以及皇陵,直接征夫百萬之多。
整個大秦才多少人?
沒了這些農夫,地方上根本就沒了多少人耕種,也就開始缺少糧食起來。
如今仁政實行了差不多半年之久,這一年的初秋就有了一些好消息。
仙師把百姓看得很重要。
第37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
崇禎皇帝的上位和趙構其實差不多。
他們都算得上是被迫登基為帝,一開始并沒有做皇帝的那個野心。
所以,崇禎皇帝在清除閹黨之后,便覺得朝廷已經是一片清明之地。
誰知道,連他的岳丈都是一個富家翁。
而他一個大明天子,卻是一個窮人。
其實也不算是窮人,畢竟是大明天子,吃穿用度宮中也不是很缺。
奈何,遼東的袁崇煥要的太多。
這也是后來,崇禎皇帝中了離間計的原因之一。
他對遼東的付出可以說是巨大的,用一切辦法來給遼東餉銀,養著這些將士們。
可是結果卻是皇太極直接破關而入,直接兵圍紫禁城。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這也是崇禎皇帝最終選擇殺了袁崇煥的原因。
現在,有了楚風的指點,皇太極并沒有成功從龍井關等地關口破關而入。
左良玉、楊鶴等大軍鎮守在北地邊關。
張家界的晉商也被殺的血流成河,保住了紫禁城北地的屏障。
切斷了皇太極的一些物資來源,算得上是保住了大明的國運。
大明之所以最后滅亡,己巳之戰便是一個開始。
自從己巳之戰以后,大明一下子戰死了不少總兵,還被崇禎皇帝處死了一個總督。
袁崇煥的是非功過自是不必評論,此人在遼東,總比殺了他泄憤要強多了。
“東廠和錦衣衛便是你手中的刀和劍,東廠監察百官,錦衣衛監察朝野。
當你在大明殺的所有人都低下頭,不敢造次的時候,你才能成為大明真正的天子。
上一代人,已經被所謂的儒家還有大環境的影響,變得自私自利起來。
而你作為大明的天子,需要的是真正忠心以及正直的人。
就算是愚忠,那也是忠。
這樣的人用起來,才能順手。
殺一批,拉攏一批,打壓一批。
最后頒布仁政,對大明百姓永不加賦,然后征收商稅,再大力舉辦工廠。
大明以后會遭受很多天災,這個時候糧食的收成就會很不好。
北地多工廠,他們就能夠生產很多貨物,到時候再以這些貨物和南方換取糧食。
而南方的鄭芝龍,鄭家的商船橫行海上,從西洋那邊可以換取到糧食。
這便是穩定大明的最好國策,也是唯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