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是為何?”
朱標想了一下,說道:“父皇,這地方之治理,乃是知府知州等等官員,他們怕是沒那個膽子吧?”
誰不知道,朱元璋最不喜歡的就是貪、官、污、吏,在這之前,就已經殺了不少貪墨之臣。
“有一些事情,不是你父皇不喜歡,別人就不會去做,在利益的驅使之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就算是跟隨我多年的那些兄弟,如今一個一個也都不復當年之正直。”
“這是因為我們當年就是一腔熱血,年少輕狂之時,為的就是能夠光耀門楣、能夠榮華富貴。”
“這如今,我等已經推翻了蒙元和其他諸侯,完成了當初的夢想。”
“我們從一個農戶和流民,變成了如今的帝王和王侯國公,變成了高高在上之人。”
“你覺得這個時候的大臣們,他們的想法還是會和以前一樣嗎?”
“為了讓百姓吃飽穿暖,為了讓天下漢民過上好日子,為了中原之地的安寧?”
“有些人,終究是會變心的。”
朱元璋看著朱標陷入沉思,卻也沒給他繼續思考這個問題。
“仙師有言,攤丁入畝可以讓更多的窮苦百姓獲得生存的機會,如今之大明,農桑之基礎實在是太差了。”
“一旦人口提升起來,一旦天災出現,便可能出現更大的亂子。”
“只有趁著如今這個安穩之時,趁著我的威嚴正強盛之時,大明之貴勛和豪族還并不勢大。”
“讓更多百姓擁有自己的土地,大明的耕地也會變多,才可收獲更多的糧食。”
“民以食為天,百姓們沒了吃的,就活不下去,最后只會有一條路可走。”
朱元璋把楚風的這些話,原原本本地講給了朱標。
他拿起手中的一本奏折,說道:“看看,東邊的海賊又在東海之岸燒殺搶掠。”
“大明一定要強大起來,讓四海臣服!”
朱標接過奏折,看了一下,便稍微有一些怒氣道:“這些海賊當真是可惡至極!”
朱元璋看著如此的朱標,搖搖頭,道:“你這算什麼?憤怒嗎?”
“要知道,這帝王一怒,天地都要為之震動,才是真正的怒。”
“今后,你就跟著我一起訓練,作為大明的儲君,你不能只會讀圣賢書,只會仁慈。”
第176章 皇子們太優秀其實是好事
朱元璋沒有告訴朱標,他會在幾年后病死。
這無異于會讓他開始整日里擔驚受怕。
所以,朱元璋準備讓朱標隨著他一起鍛煉,強健身體,從而避免以后病死的結局。
當然,仙師還有另外一種猜測。
那種猜測,也是需要朱元璋去防備,以免真的發生。
“今日此番種種新政,其實也是向天下人證明,我大明有著仙師的庇佑。”
“不說年年風調雨順,最起碼也可有個繁華的希望。”
反正這朱元璋是非常看好這幾個新的政策,也看好自己今后的未來。
他必須有這種自信。
朱標離開了御書房,他看了看自己的身子骨,覺得并沒有什麼問題啊!
心中的疑惑,可能比進入御書房之前,還要大了。
朱標離開了御書房沒過多久。
又一個大臣,進入了御書房。
此人看起來身材魁偉,就是那顴骨稍高,身穿官袍卻不似一般之文官。
隨著兩位內侍慢慢地走著,直至御書房。
“徐達,拜見陛下!”
此人正是被朱元璋奉為大明第一功臣的徐達。
“天德來了,快坐。”
對于這位大臣,朱元璋明顯要親近很多,并且站起來,示意徐達坐下。
“此番,你正好也在京師,于朕的這些新政,你可有什麼想法?”
朱元璋問完,又對徐達道:“我要聽真話。”
對于這位早年就跟隨自己的人,朱元璋是真的把他當做是自己的兄弟來看待。
徐達接過朱元璋手中的茶杯,說道:“多謝陛下。”
“陛下也知道,臣打小就沒怎麼讀過書,這些年,也是勤于苦讀,但是奈何不是讀書的那塊料。”
“臣記得,當年臣之家父家母,乃是佃主的農戶,臣小時也是這土地里刨食。”
“辛辛苦苦地耕種,為此不惜親自翻地,日日除草照看,天天澆水灌溉,生怕糧食長勢不好,到時候沒了收成。”
“家父家母辛苦耕種,最后得到的也不過是年關堪堪可填飽肚子的糧食。”
“那些個好收成,大部分都被佃主給收上去,一部分要交給朝廷,還有一部分,還要存起來做陳糧,剩下一部分,要養活佃主那一大家子。”
“而佃主的地,是祖祖輩輩傳下來,每一代,都會多出一些來,到了他那一代,便是良田百畝之多。”
“也因此養了很多的佃農,日日夜夜給他耕種。”
徐達不緊不慢地講述了自己小時候的遭遇,從一個靠著父母養育的小娃,到后來,繼承了父母的田地,繼續為佃主耕種。
再到后來,被朱元璋招募。
看起來好像和新政并無什麼聯系,但是細細聽來,就感覺得出來。
新政中的很多政策,都是關乎于民生的。
首先一個就是以工代賑,那些個流民不能僅僅靠著朝廷的施粥,每天無所事事,等著粥棚施粥。
當年他們起義之后,就有過一段時間,因為戰火的原因,百姓們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