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被朱元璋抓起來,查清了貪墨之事以后。
便罷免了楊璟的官職和爵位以及田地等等,最后抄了家,讓楊璟成了一個庶民。
在朱元璋時期,這階級劃分的十分的清楚,士農工商四個階級。
當真是商賈就是一個下等人。
不過呢。
畢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不管是什麼時候,這有錢的商賈,那就是人上人。
所以就算是這樣,其實貧苦的百姓還是在最底層。
第二個開國功臣也是一樣,因為自詡自己有著從龍之功,在五十歲以后,就開始昏庸。
洪武十二年的時候,因為事情敗露了,被朱元璋給罷免了。
朝中的局勢變化之快,那些個官員根本就沒有心思想著去內斗,彈劾誰,或者拉誰下馬,自己上位。
因為根本就不用他處心積慮地去拉別人下馬,可能不過幾天,事情犯了,上司直接就被罷官了。
又或者是,他自己被罷官了。
大家都在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擔心出現了意外,都察院還有皇帝會找他的麻煩。
嘗試到了分權的好處之后,朱元璋就開始想著如何把治理天下的所有事情,都劃分出來。
到時候,今兒可以照顧到整個天下大事的方方面面。
從而穩定地方,不會出現什麼差錯,不會產生那些內亂,也可以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
而到了太原的胡惟庸,也就受到了朱棣的接見。
“父皇把你的事情已經告訴我了,在這里,我不會過問你以前的事情。”
朱棣還是太年輕,不過卻已經展現出來非常人的智慧。
“我也很討厭貪墨之事,做的好,我自然會有很多賞賜,做的不好,那就直接走人。”
“父皇說你有些才能,既然如此,這如今就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做。”
胡惟庸連忙躬身說道:“請殿下吩咐,臣定當竭盡所能,讓殿下滿意。”
胡惟庸在知道朱元璋給自己的安排之后,他也有些迷茫。
不知道朱元璋為什麼會這麼做。
明明盡力去培養太子朱標,不惜讓朝堂上的那些重臣都成為了東宮的一些屬官。
卻又讓四皇子朱棣在外掌握一些兵權,如今還要讓四皇子治理整個草原之地。
難道就不擔心四皇子在外面擁兵自重,以后來一個反攻關中?
不明白歸不明白。
這事情還是要做的,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
治理草原的第一個要素。
那自然是人治。
草原上的大部分牧民都跟隨元庭去了更北的地方。
但是卻也留下一部分牧民,這些人需要管理,需要教導,需要一條活路。
再加上從關中前來的牧民,也需要安排。
這些事情。
朱棣交給了胡惟庸來做,而他還要跟著徐達一起建立草原之地的重城。
還要讓人收那些已經可以宰割的牲畜,然后運送回關中。
這是一個比較龐大,也是一個比較辛苦的事情。
從草原到金陵,這中間的路程實在是有一些遙遠。
所以就需要修路。
早年朱元璋想要修建長城,但是在楚風的指點之下,
如今選擇了修路。
長城的確可以擋住北地的蠻夷。
但是現在蠻夷都被趕走了,修建長城還不如修建重城和治理草原。
到時候,就算是蠻夷卷土重來,他們也有重城和草原上的兵力來阻擋。
“想要東征,必先北征。”
朱元璋看著大明疆域圖,一心想要東征。
這幾年來,東邊海賊的錢財還要物資以及實力,也越發讓朱元璋眼饞了。
要是能夠拿下這個小島,大明的實力必然更上一層樓。
可是,這東海之地,還有一個北地的大遼、女真和更被之地的高昌。
現在因為草原需要治理,鎮守北平的徐達和朱棣都去了太原。
“人才短缺,無人可用啊!”
第258章 發展大計
就算是培養人才,這也需要差不多好幾年的時間。
如今的太學也的確培養出來一些學子。
可是這些人的能力是遠遠跟不上那些個貪墨的官員,有一些官員雖然貪墨,但是他的能力,那也是不錯的。
然而朱元璋對于這樣的官員,是寧可不用,也不會因為他有些才能,就繼續讓他待在那個官位上面。
十三年秋。
這一年的大明迎來了一個豐收之年。
這個豐收可不是平常那樣的豐收,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豐收。
首先是耕種了幾年的高產農物,終于在漢江灘有了一個更大的高產。
特別是玉米的收成,著實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
而這一次,更多的種子被分發下去,讓農戶還有佃主等等自己去種植。
至于土豆和紅薯的產量,也是非常高。
而南方的水稻更是不用說,這高產水稻的種子,絕對不會讓人失望。
三季稻下來,整個南方的糧倉都有一些裝不下去了。
朱元璋立即讓人繼續建造糧倉,并且把多余的陳糧拿出來,從云南之地運送到了海外去賣。
身毒那邊如今有了一個羅馬帝國,那里的貴族們都非常有錢。
對于糧食,他們也是十分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