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指揮使,還是跟咱家走一趟吧,別讓萬歲爺等著急了。”
第368章 荀彧忠君,孔明妙計
“既得冀州,是不是應該要開始謀劃荊州和江東之地了?”
徐晃對荀攸問道。
在他看來,如今大漢已經平定了冀州之亂。
是時候,要開始南下,收服荊州和江東之地,如此這大漢之江山,才會再一次一統。
荀攸摸著自己的胡須,說道:“萬事不可急,以如今仙師的意思。”
“我們需要鞏固好這北地和漢中,并且趁著這個時候,磨合好國會之治。”
“我等以前都習慣于遵從天子,然后以三公九卿來治理天下。”
“如今這國會之治,乃是一個新的制度。”
“和以往的帝治有著很大的區別,誰都不是那個真正的至尊,卻也有人,還是想要成為那個至尊。”
“所以在國會之治未能完全穩定下來之下,我們應該是不會南下了。”
荀攸說完,從外面走進來一人,正是荀彧。
“公達說的不錯,只有在國會之治真的穩定下來,才會繼續南下。”
“而那時,也將會是大漢王朝真正輝煌之時。”
要說如今這最為矛盾的人,可不僅僅是曹操和劉備,還有一個人,那就是荀彧。
受到過儒家文化的深遠影響的他,骨子里其實還是忠君報國,這君,那就是君王。
如今大漢卻對天子那般,真的當真是一個九五之尊供著。
卻不讓天子對大漢的國策以及朝政插手,完全沒有了話語權。
這一對于荀彧來說,真的是一件讓他備受煎熬的事情。
荀攸其實也知道自己這個族兄的想法,只不過,在他看來,順者昌,逆者亡。
如今天下大勢在仙師,仙師說什麼,那就做什麼。
從這仙師出現之后的做派來看,那必然是向著天下萬民的。
大漢指不定真的可以建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出來,他們也可能真的會名傳千古。
至于忠君愛國,那已經不重要了。
“文若兄!”
兩人連忙起身施禮,然后三人坐定。
他們如今也是這大漢國會中,一百員大臣其中之一,各自也都擔任著比較重要的官職。
一個戶部右尚書、一個吏部左尚書、一個大理寺卿左侍郎,在一百員的國會之中,他們屬于第二階梯的大臣。
第一階梯,便是曹操和劉備兩人。
然后按照他們兩人各自所在的陣營,分出來這六部九卿,一共是十五個第二階梯的官職,各自出了十五個謀士,形成了三十人的官署。
然后就是這十五個官職之下的官署所在的員外郎、侍郎等等,第三階梯的官員。
最后便是都察院、御史臺、廷尉府三個特殊官署。
一共加起來,差不多一百人的大漢國會的官員,一統治理整個大漢。
而他們如今擁有的疆土。
西南之地的漢中,南陽以北的地方,再加上兗州、徐州和冀州、青州等地。
也算是實力非常強大。
“公達,我知你的才能和那孔明不相上下,如今這局面,當真就沒有挽回之可能嗎?”
荀彧是已經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了。
對于大漢的感情,也在每一次面對劉協坐在那里,雙眼無神,成為了一個呆滯的皇帝的那一刻,更加受到了很大的煎熬。
“文若兄,我知道你的想法,可是如今仙師在上,我等豈能忤逆仙師之指點?”
“況且,這大漢的安寧當真是來之不易啊!”
“如若沒有仙師,我等還在四處為戰,天下還在戰火不斷,百姓也是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忠君和安定,我選擇后者。”
“仙師有言,天下大是分分合合,其原因就在于國策,皇權至上,一旦昏君掌權,奸臣當道,便是分崩離析之時。”
“到如今,我還銘記仙師之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荀彧聽完,低頭不語。
徐晃在一旁,也是嘆了一口氣,勸說道:“文若兄,天下大勢不可逆。”
“以你只能,定當能讓天下百姓過上安居樂業之生活,此后也可盛名于天下,更能夠名垂于青史。”
“為何就一定要執迷不悟呢?”
荀彧抬頭看了看徐晃,又看了看荀攸。
這兩人是他的好友,也是他們在國會上的小同盟,為的是自保。
可是他的心中就是有這樣一道坎,很難邁過去。
……
“孔明,如今既然已經平定冀州,是不是應該修生養息,好生治理這北地山河?”
劉備看著從各處送來的情報,知曉了各地現在的狀況。
就是一個詞,窮苦。
就算是沒了戰火,百姓們依然過著窮苦的生活。
地方上,耕地少,流民多。
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還有山匪和強盜,以及流竄在各地的一些馬匪。
只有一些都城的百姓,還稍微好一些,可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糧商把糧食死死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想要賣一個高價,發一筆財。
總之,從各地呈上來的情況看,不說很糟糕,卻也不是那麼的理想。
諸葛亮搖著扇子,回道:“修生養息和兼顧荊州和江東,是可以一起的。”
劉備露出疑惑的神情,問道:“為之奈何?”
諸葛亮似乎早已經胸有成竹,回道:“安民、練兵、離間,三計可解決主公之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