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是如何想的?”
“舅舅何不自去問父親。”
“他不信我。”王蕘那大嘴一咧,既是苦笑,又是無奈。
李南山嘆息一聲,道:“父親還想著殺回益都,重振事業,卻不知益都陷落了沒有。”
“聽我說。”
王蕘湊上前,低聲道:“拖得太久了,如今兵馬已不可能突圍而出,你我趁亂帶著家小逃吧”
“何意?”李南山大訝,“舅舅這是要我棄父兄于不顧,茍且偷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不。”李南山很堅決,道:“我絕不背棄父親。”
王蕘拍了拍額頭,搖頭不已。
“舅舅,你也不必過于憂慮。”李南山只好勸他,道:“未必就不能突圍,父親有辦法。”
“是嗎?”王蕘漫不經心地應著。
他心里清楚李璮那所謂的辦法是什麼。
無非是欺張弘范年輕,打算從張弘范的防線突圍。
對此王蕘不抱期望。
但他手里倒是還有一枚張五郎給的信物,只看能否趁亂帶走一些人了。
至于李璮,想必只能放棄了
------題外話------
今天又晚了半天,又少更了一章。還有盟主加更沒加,我看一下怎麼給它補回來
===第770章 法不責眾===
王蕘懶得聽李南山說李璮突圍的計劃,轉身去找了他姐姐。
“姐夫打算明夜突圍而出,到時阿姐帶上兒女輕裝簡從隨弟弟走吧?”
王芝搖了搖頭,道:“相公若能突圍,還能不帶我嗎?若突圍不出,我自是隨他死。”
她四十幾許年歲,年輕時是個大美人,如今老了,因她父親王文統之死而哀慟,顯得很是憔悴,頭上還戴著白布。
李璮這次北征,原意是要直撲燕京當皇帝,妻兒也是帶著。這也是王蕘陪著他們拖到現在、被困圍在濟南的原因之一。
若非為了姐姐與幾個外甥,他早便拋下李璮走了。
事到如今,還聽王芝這般說,王蕘實在生氣,惱道:“這是最后的機會了!再不走,我王氏滿門為李璮陪葬嗎?”
勸了一會,王芝思來想去,遂招過膝下一雙兒女來。
她為李璮生了二子一女,除李南山外,還有一兒名李齊山,如今只十二歲,女兒李憶真,十四歲。
說來,李璮相貌堂堂、王芝也是美人,李南山、李齊山兄弟儀表出眾,唯有李憶真最像她舅舅王蕘,嘴大、眼小,說不上丑,但顯然不是美人胚子。
但王蕘卻是最喜歡這個外甥女,拍了拍她的頭,嘆了口氣,沒再多說什麼。
總之是接走李璮這點血脈,還能號召益都的余部、帶到舊海城,那麼紅襖軍、忠義軍就不至于完全沒了……
次日夜里,李璮果然又準備突圍。
且如王蕘所料,是打算從張弘范的防線上突圍。
計劃是不錯,兩月來李璮一次都沒攻打過張弘范的駐地,為的便是讓其部掉以輕心。
至于為何選張弘范?
因為那是最好的突圍方向之一。
而且張弘范年少成名,但真正統兵上戰場其實是第一次,在李璮眼里,這就是個趙括。
為了這一戰,李璮預先造好了飛橋,專門用于搭在壕溝上,讓士卒們能越過蒙軍的防事,直接進入張弘范的大營……
這種驕兵之計若用在別人身上或許能成,王蕘卻不認為張弘范會中計。
他在燕京時就與張弘范來往過,認為忽必烈用人確實有眼光。
一路上想著這些,王蕘跟在隊伍后面,眼神頗為憂慮。
王芝不知是否與李璮說過,派了四個親衛帶著李齊山、李憶真,跟著王蕘。
他們全都打扮成普通百姓模樣,打算悄悄從山林離開濟南……
很快,夜色中傳來了殺喊聲。
“突圍!”
“殺……”
王蕘抬頭看去,等了好一會,心中也漸漸浮起一些期望。
如果李璮能突圍而出,那當然是最好……
“飛橋不夠長!蒙軍把壕溝挖寬了!”
不等王蕘那點期望醞釀太久,前方已有了這樣的呼喊。
他摸了摸懷里那枚張家的信令,一咬牙,牽著李齊山與李憶真就走。
“隨我走這邊……”
~~
“放箭!”
蒙軍一聲令下,箭雨射出,將正在翻越壕溝的叛軍盡數射殺。
張弘范不是趙括,他非常善于治軍,軍中也沒有出現一絲懈怠。
既料到這幾夜李璮要來突圍,張弘范下令要守夜,軍中也無人不滿,自是輕輕松松便能擊退李璮。
他也沒學史格弄什麼擲火為號、直沖李璮大纛……只他未中驕兵之計的事跡,已足夠傳到陛下耳中。
戰了大半夜,李璮只能退回濟南城。
張弘范并不追擊,這是穩操勝券的一戰,李璮只有被困死的命運。不必一個人把功勞搶光。
他只下令嚴守,以免有漏網之魚逃走。
之后巡視戰場,他卻是皺了皺眉。
“十郎人呢?”
“將軍像是回營了。”
張弘范點點頭,舉步便向他十弟張弘正的營帳走去。
李恒不由勸道:“九郎何必呢?仗打完了,年輕人熬不住夜……”
“士卒尚在清理戰場,為將者不能與之同甘共苦,如何服人?”
張弘范這般應過,大步走至張弘正帳外。
夜色中,只見帳外幾個士卒動作顯得有些慌亂,張弘范警覺,當即便讓人將他們拿下。
“九哥?”張弘正掀簾而出,勉強笑道:“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