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因為燕王之死?」
「燕王故去以后,陛下已私下答應諸公立皇孫,姚公豈還敢多嘴,這次,是因稅賦之事。」
此事并不是如今才有的,董文毅一直以來也略知一二。
這些年來大元戰事不斷,一直在增收中原財賦,為此,忽必烈逐漸器重阿合馬,以各種手段斂財。如此,自是讓主張「節用愛民」的漢臣們不滿,也成了真金與阿合馬之間不和的原因。
近來出了那麼多事,忽必烈對漢臣的猜忌與日俱增,加上戰事不利,稅賦擴征與日俱增,這種矛盾自然也愈發激烈。
想必但凡
能安撫,忽必烈都不會把最重要的智囊姚樞貶離,須知當年李璮之叛,正是姚樞準確預測了李璮的動向。
正是連安撫都安撫不了,可見矛盾已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這般一想,董文毅不由嘆了一口氣,意興闌珊起來。
將皇孫教導得再好又有何用?到時行不行漢法依舊未知,甚至到時大元還在不在也難說。
「若是三哥在藁城勸我們.....」
他沉吟著,后面的話沒有再說下去,但態度已有了變化。
董文直道:「故而說,形勢恐將有劇變,只不知陛下還能壓到幾時。」
「四哥想說什麼?」
「沒什麼。」董文直道:「在這燕京之中,不僅你我受到監視。」
說罷,他抬手一指,繼續道:「想辦法與某人見一面,如何?」
董文毅一訝,已驚得頭上有冷汗冒出。
他凝神一想,帶著微微的顫音問道:「不會是....張家吧?」
「你怕什麼?」
「我董家人若暗中與張家會面,只怕是重罪。」
「若是大元朝廷已風聲鶴唳至此地步,不思變,坐以待斃不成?事到如今,我再提醒五弟一句吧,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
兄弟二人對視著,董文毅的眼神中漸漸有了恐懼。
現在這大元的有些矛盾,不是靠雄才大略就能壓下的....
===第1199章 元大都===
當年李璮之亂后,忽必烈開始削漢人世侯之權,同時又下令在燕京城北面營建大都以示以漢法統治中原之意。
這與開平城中的「大安閣」一樣,都是對漢臣心理上的一種安撫,還可用這個借口將張柔、張弘略調離保州。
可見那些年面對李瑕的異軍突起,忽必烈有過努力以行漢法的方式來穩固人心。
數年過去,一座新城已有了初步的格局。
其最具特色之處是依據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慣,以水為中心來確定城池的格局。如今已鑿通了通惠河,使積水潭成了大都城到通州的碼頭。
另外,金水河、都城城墻、皇城城墻,以及中書省、樞密院之類官署已相繼落成。
距離整座城池的竣工還需要浩大的工程,不過,基底已然打好。
元大都是新城,不受舊格局的約束,街道規劃整齊,經緯分明,分為五十坊。
其中,張柔的新宅就在靈椿坊,位于大都路總管府的北面。
但董文毅、董文直兄弟所住的驛館卻是在金中都舊城,他們想要見張家人一面,則需要到新的大都城去。
于是,九月初二之日,兄弟二人便乘了一輛馬車,往北面的通玄門。
在城門前排隊之時,董文毅掀開車簾向外看了一眼,恰巧見到了張榜墻上貼著兩張海捕文書。
他瞇了瞇眼,向車夫道:「停一下。」
董文直也看到了那海捕文書,瞥了一眼策馬跟在他們身邊的士卒,道:「我們想過去看看。
」
這些士卒其實是負責監視他們的,其中有一人徑直下了馬,到墻邊將那兩張海捕文書揭下來,帶過來遞給了他們。
「多謝。」
董文直笑著接過,掀上車簾,方才看向那張畫著老者畫像的文書,果然,被緝捕之人正是白華。
再看另一張,緝捕的則是一個叫張雄飛的中年漢子,相貌堂堂,頗有英武之氣。
將手中的文書遞給董文毅,兄弟二人又對了一個眼神,沒有說話。馬車繼續向前,出了金中都舊城,進入了元大都新城,往萬壽興國寺而去。
這趟出來,他們當然不是明言了要見張家人,而是借口到寺廟燒香。
此地本是唐代幽州城外的一座古剎,在遼時擴建為寺廟,如今則被圈進了元大都新城,改名為萬壽興國寺。
馬車緩緩馳進麗正門,沿東大街向北,穿過千步廊,停在了萬壽興國寺前。
董文直下車,仰頭四面一瞧,再次感慨道:「好一座雄城!」
其實元大都新城還沒有開始遷入居民,如今城中大多數都是負責營建的官員、工匠以及軍隊,看起來空蕩蕩,但格局確實齊整,氣勢確實雄闊。
是一座適合遼闊的大一統王朝的都城。
董文毅也下了馬車,舉目向北面看了一會,問道:「那邊就是宮城嗎?」「是,你再看西面,那便是太液池了。」
董文毅有些詫異,抬手一指面前的古寺,道:「那這萬壽興國寺豈不是就在宮城南門口?」
說話間,只見前方正有一大隊人從寺廟中出來,為首者是個身材高大魁梧的官員,正與身邊捧著圖紙的隨員說著什麼。